年年岁岁灯如旧

常言道,“十五的月亮十六圆”,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次举办“灯会”,即是在这两日–“紫禁城上元之夜”。用脚指头都能想到,必然是一票难求。

为此,特意设置闹钟提醒,提前几分钟守着抢票,果然,放票点未到,网站已经先崩了;不行,不能放弃,坚持刷一直刷,果然,登陆还未成功,票已售罄,手动[微笑脸]。嗯,还是坚持刷到登陆成功,看着余票0张,然后再满意地睡去。

情理之中,意料之中,也没什么好遗憾的。

那是因为已经买到了圆明园的门票了呀,哈哈哈~

“最是故园情浓浓家乡愁——圆明园元宵灯会”。

下班后,刚上地铁,接到老弟打来的电话。我和老妹都回单位了,就他放假长还没滚回学校,这个点打电话来,肯定是来炫耀的。

果不其然,电话一接通,就开始兴奋地滔滔不绝,“大姐大姐,你猜我们在干啥?我和妈妈在煮汤圆哈哈哈。刚刚妈妈说,你小的时候,刚会走路不久,指着咱们’散灯’的蜡烛说’有’,然后又指着另一个说’有’,就只一个字……”

还特意把那个“有”字拖的老长老长。在他的开篇轰炸中,我只够说个“喂”“干啥”。

要不说“无巧不成书”呢,那会刚把这个“指烛道有”的小文发出,然后让他去给老爸老妈看。

后来老爸看完后评论说,那是我第一次开口说话,爸妈都很高兴,怪不得呢,就这件小事,我几乎年年能听到。

只是怪了,小孩开口说话第一个字难道不应该是“妈”或者“爸”吗?到我这怎么变成“有”了?不得其解。也不求甚解。

辗转几路地铁,终于到了。从未来过这里,已经开始在脑补废墟之上的灯会该是哪般模样。

真是,百闻不如一见,还没有进园,就已经很好看了好吗!我和同行的伙伴不约而同发出了同样的感叹。

在刚进园不远的地方,便有这样一处景,第一印象是烟雨江南的味道,然后远处的金碧辉煌才更加显现出来。我们直呼这地方太美了太美了,忍不住手机咔嚓咔嚓作响。

而对于成长在鱼米之乡的我来讲,这类水边垂柳的景致,总是更加别有情怀,来北京之后,苏州街,古北水镇,也是都去过,但是不得不说,毕竟是在北方,总还有种格局不够大的感觉,像是被束缚了手脚施展不开。

置身园中,所见之处,无不是张灯结彩,光芒闪耀,所谓灯会灯会,当是如此了。

园中的各色彩灯花灯让人目不暇接,给人“热闹”或是“蔚为壮观”的感受,有最常见的灯笼错落有致直接铺展开来,有的看起来就像一串串的冰糖葫芦挂在枝头,也有那美美的花灯而我们只需带着欣赏的双眼便足矣,还有对联生肖脸谱灯谜等等,无不展示文化传统,记录着历史脚步。

此间,对那些单个的灯笼倒是情有独钟,一路上也一直在找寻合适的机会记录,想要留下那些瞬间。

有个地方倒是很有意思,这个一看就条件反射,莫不是在催生二胎,手动【哭笑不得脸】。

这个穿透绿光森林的白月光,仿佛间让人感觉置身于梦幻之中。

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园子真是够大,在我们沿路逛了一个多小时之后,才终于是快要接近尾声了,已经快到出口,捕捉到了这样一张,看着就有种“家”的感觉,也不知是缘何如此。

看着那一盏盏的灯笼,以及肃清的门窗,不由得想起家里过元宵最有仪式感的一件事便是“散灯”。

元宵这天晚上,煮好汤圆,一通爆竹燃毕,才表示开饭了。酒足饭饱之后就要去“散灯”,在家中的大小门前点上蜡烛,大门的蜡烛还要额外的大一些,得燃更久一点才好。这也便是前面提及的那篇小文的背景了。

隔壁故宫的“上元之夜”赚足了眼球,但是有位网友的评论很独到,不过呢,深以为然。

最后,月是故乡明。

Donate
  • © 2023 , Monicakaa .

请我喝杯咖啡吧~

支付宝
微信